LEYU网页版古印度《瑜伽经》(必须收藏)

2024-01-01 12:35:0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LEYU网页版古印度《瑜伽经》(必须收藏)“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,直到《梨俱吠陀》的出现为止,约3000多年,是瑜伽的原始发展时期。这一时期缺少文字记载,瑜伽由一个原始的哲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修行的法门,其中、冥想及苦行,是瑜伽修行的中心。从公元前1500年《吠陀经》笼统的记载,到《奥义书》明确记载的瑜伽及《薄伽梵歌》的出现,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,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,由强调行法到行为、信仰、知识三者并行不悖。约公元前300年,印度圣哲帕坦伽利(pantanjali)创作了《瑜伽经》,印度瑜伽在此基础上真正成形,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,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。”

  《瑜伽经》阐述古典瑜伽的理论,包括185条简明扼要的箴言,记载了古印度大师们关于神圣、人、自性、物质观、身体、精神、梵文语音等几乎所有范畴的论述。帕坦伽利不加偏见地系统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,又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,从而使瑜伽为印度正统派哲学所承认,瑜伽也因此影响了印度的各种哲学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。

  《瑜伽经》是印度古瑜伽之集大成者,在印度瑜伽发展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,成为古典瑜伽的标志。瑜伽经》由梵文写成,在翻译上非常困难。现存的英译本有数十种之多,但译法各有不同,有时分句也不一样。这篇译文只是根据四个英译本互相参照译成,只宜作粗略的参考,不能算作确定的版本(译者不详)。

  1.30 疾病、怠惰、犹豫、疲弱、物欲、谬见、精神不集中、注意力不稳定,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。

  1.33 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、仁爱、喜乐和平等心。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,值得的和不值得的,便能使意识纯洁。

  2.5 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、不纯洁的、痛苦的、不属真我的,认同为永恒、纯洁、愉快、属于线 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。

  2.34 毁灭的本能是有害的思想LEYU网页版。无论是自己去做,去引生,或去认同。如果由贪婪、怒气、迷惑成为动机,无论是温和、中度还是猛烈,都会带来无穷的苦难和无明,因此要发展出相反的。

  2.50 控制吸气和呼气便是调息。在外、在内,以至于静止不动,都因应时间、地点和数目而调节,呼吸又细又长。

  3.21 对身体的形状作冥想,形相的知觉便被阻闭,对眼睛的显现便被分离,那瑜伽士的身体便不被看见。

  3.34 喜乐是从灵魂与智能的无分别而来。通过对真我的冥想,便会得到线 由此便达到超觉的听力、视力、味觉和嗅觉。

  4.3 行为无论好坏都不直接引起蜕变,只是除去对自然力的障碍,就好象农夫在田里除去石头,才能犁沟灌溉一样。

  4.7 瑜伽士的行为,不是黑的,也不是白的。但对其他人来说是以下三者:黑的、白的和二者之混合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