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/News
真实唐僧:西行途中遇到的最大阻碍不是女儿国国王而是它和它!
真实唐僧:西行途中遇到的最大阻碍不是女儿国国王而是它和它!“意志力”这个词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,大意是: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,并根据目的来支配、调节自己的行动,克服各种困难,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。
从概念便可知,意志力对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呈正相关。中国历史上取得卓绝成就的人物,无一例外都兼具意志力超强的特征。
真实的唐僧远非小说中有四徒弟相伴、诸相佑。线多个国家的唐僧所要克服的困难,远比小说中要大得多。
《大唐西域记》记载:唐僧行到莫贺延渍沙漠时竟迷了路,偏偏在这种节骨眼上他还在慌乱中打翻了盛水的皮囊。
失去救命之水后,唐僧绝望极了。实际上,当时的他进入沙漠不过十余里,完全可以掉头回最近的十四烽。但唐僧是一个固执到近乎执拗的人,他想到自己曾发愿“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”后,便咬咬牙继续西行了。
“只进不退,哪怕代价是生命”,这便是西天取经时的唐僧。“即便救命水没了也不退一步”的唐僧,很快就尝到了固执的后果。
沙漠中行走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,加之天气酷热人会出汗,行到第二天时始终未进水的唐僧嘴唇便已开裂。但越是如此,唐僧越不能停下歇息太久,因为一旦停下太久,便可能永远也不再能站起来。
不进一滴水的情况下,唐僧在沙漠中走了四夜五日,直走到意识迷离,唯信念做支撑。关于这段,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是这样描述的:
世人皆知,普通情况下,温湿度适宜的话LEYU乐鱼全站,人三天不喝水便会有性命之忧;若是沙漠等极端情况下,不喝水顶多能撑一天一夜。可唐僧却在这种极端境况里,整整熬了四夜五日。
这四夜五日里,唐僧一直循着白骨和粪坨做路标前行。不得不说,唐僧的这趟沙漠行,很好地论证了人类的意志力可以超越人类想象的事实。
大约是唐僧命不该绝,第五日时,唐僧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小水塘,唐僧见到水后,几乎是爬到水塘边的,也是在这一次唐僧才知道:
人在极度渴的情况下是不会大口喝水的,他起先只趴在水塘边用手沾水打湿了一下嘴唇。当唐僧的口唇触到水时,他对水的味道才又有了极深的感触,原来人只有在极度饥渴的情况下才能真真尝到水的滋味,它竟如此甘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唐僧走出沙漠跨越雪山前,他还曾途径高昌国等三个小国。在这里,唐僧面对了传说中的女儿国国王的,但最终的结果,唐僧坚持了信仰,继续西行。
唐僧此处需要过的雪山便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,这座雪山在当时被称做“葱岭”。葱岭地处中亚东南部、中国的最西端,横跨塔吉克斯坦、中国和阿富汗。
世人皆知,人类在海拔3500米的高度时便会产生高原反应,而人类出现高原反应时通常会出现缺氧、头痛欲裂的症状。这个痛感,大约等同于《西游记》中戴上紧箍咒时的痛感。缺医少药的高原反应下,任何小病都会被无限放大,直至死亡。
在高反下坚持翻山越岭,其结果不言而喻:随时都可能死去。这一点,唐僧自是再清楚明白不过了。但为了求得真经,唐僧再次用意志力支撑着爬过了这座雪山。
对,是“爬”,因为真正的雪山是不能直立行走的,全程都是用“爬”。爬葱岭的这一路上,唐僧所过之处,处处都有他的血迹。
不达目的,绝不回头,这便是唐僧,这便也是他最终能用双腿走过110国、历17年徒步50000里、跨越各种人为、客观因素走到西天的原因所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唐僧这里的50000里只是脚下的路程;这个距离放在平地上,其艰难程度大约需要被放大十倍以上...
相比环境的恶劣和盗贼等因素,真正困扰唐僧的大问题是:他在一路一直得坚持不懈地学习佛法。这样的学习,唐僧竟一刻也未停止过。
也正是因着这样极端环境下的坚持学习,到达天竺国后的唐僧将所有高僧全部驳倒了。今天的天竺即印度,一直未忘记,曾有一个来自中国的高僧,将整个印度的高僧一一驳倒了。
贞观十九年,即公元645年,回国后的唐僧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支持下,在长安设立译经院(国立翻译院),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。
随后,唐僧在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,开始译经。翻译经书的同时,他还口授由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《大唐西域记》一书。
公元652年,50岁的唐僧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,即今天的大雁塔,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。
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往朝鲜半岛、越南和日本。唐高宗李治对玄奘也十分敬重,曾撰《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》。
唐僧西行归来后的种种,大致很好地诠释了那句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。但显然,“人上人”从来不是唐僧的追求,支撑他走过这一生苦旅的,是为全人类谋福祉的宏大愿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